3.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
编写者:郑丽 袁清 审稿:朱宇 吴少华
3.1.5第一课时
【学习目标(导)】
深情朗读此诗歌,明确这首诗的抒情特点。
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。
【知识链接】
1.走近作者
艾青(1910——1996),原名蒋海澄,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,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,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,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,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、《光的礼赞》、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》
2.写作背景
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“克”双亲于是,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“大堰河”家中抚养艾青在“大堰河”家里住了五年,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,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“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”,只有“大堰河”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,给了他温暖的母爱,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,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,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,想起了自己的身世,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,便写下了这首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
3.文题释义
大堰河是个童养媳,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,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,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,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,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
<!--[if !supportLists]-->4.{C}<!--[endif]-->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卓越的民族诗人”。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是艾青的成名作。《我爱这土地》《向太阳》.《火把》、《古罗马竞技场》等是他的代表作。
【自主思考(思)】
1、字准句清,音正腔圆,语调得体传达出诗歌的艺术美感,读出美感。要求做到形象美、韵律美、情趣美的完美统一。
2.词语释义
瓦菲:生长在挖缝中的野草
典押:典当
天伦:指父子、兄弟等关系
忸怩: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
【合作探究(议展评)】
1.提问:全诗共13节,这首诗比较长,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,奔腾起伏,不拘一格。为了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,请同学们速读全诗,结合思考练习一,本诗可以划分几个部分?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?抒发了何种情感?它们是通过什么线索连接起来的?
第一部分(1—3节),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,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。
第二部分(4—8节),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,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、善良的品德,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(感激)
第三部分(9—11节),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,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。
第四部分(12—13节),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,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。
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,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和深切怀念,时而写人叙事,时而直抒胸臆;时而回忆历史,时而直面现实;时而写大堰河,时而写诗人自己。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。
2.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,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?
雪景—-被雪压着的坟墓—大堰河一生的遭遇—大堰河死时的凄凉—家人的命运—雪景
现实(实)----回忆(虚)----现实(实)
3. 朗读,再次感悟诗人的情感。(互相点评)
读出诗歌浓浓的挚热的情感。
朗读提示:
第一部分:第1、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,语调舒缓。第3节,感情沉痛、悲哀,语调低沉、有力。
第二部分,着重写回忆,感情上时喜时悲,变化不定。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,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。
第三部分,写大堰河死的凄凉,节奏应放慢。
第四部分,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,感情炽热,因而要节奏强烈,旋律加快。最后一节,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,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,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。
【课内检测】
1.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,最恰当的一项是( C )
(1)回重庆参加相亲节目的网络红人“凤姐”罗玉凤,实在羞涩
,见有市民围观,脸一下子红了起来。
(2)为了结束恰安赛新村36户哈萨克族牧民长期 的游牧生活,新疆电力公司投入66万元,将电力线路修到这个村落。
(3)每一个日出都 着新的希望,每一个日出都充满着无限的生机。
A.忸怩 飘零 养育 B.扭捏 飘泊 养育
C.忸怩 飘泊 孕育 D.扭捏 飘零 孕育
2、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B )
A.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,还通过大堰河的不幸身世,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B.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,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,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。
C.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,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,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。
D.通过看似朴实无华的笔墨,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。
(A.关联词位置不当,“不仅”放在“该诗”后面;C.成分残缺,在“对给…”前加入“抒发了”D.成分残缺,在“通过”前加上“作者”)
【课外作业】
为大堰河写一则简短的传记。
|